陽春三月,持續了兩個月的藝考已經開始漸進尾聲了,這對于很多考生和家長來說,似乎終于可以松口氣了,但對于很多還在這條路上努力的孩子和家長來說,仍道遠而任重。每年浩浩蕩蕩的藝考之路不知灑滿了多少孩子的汗水和家長的心血,但是藝考到底有多神秘?孩子和家長的付出值不值得?正不正確?一直困擾著很多孩子和家長,作為藝考的主要專業,聲樂有著很多它自己的特性,就此,我們采訪了風華國韻藝考辦咨詢師張老師,希望能給孩子們一些專業的指導:
記者:張老師您好,很高興您能接受我們今天的采訪!
張老師:您好,我也很高興能給廣大的聲樂藝考生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記者:就每年的報考人數來看,無論是九大音樂院校還是各大綜合類大學,音樂類專業越來越多,看上去似乎滿足了考生日益增多的需求,但是競爭卻仍然非常激烈,所以很多考生,包括家長,都很迷茫,不知道該怎么辦,對此,從您專業的角度來講,能幫他們分析一下現狀嗎?
張老師:好,你剛才說的一點沒錯,現在的考生競爭壓力的確并沒有緩解,相反,已經演變的更加激烈。但是有一點也是不容置疑的,就是之前的藝考生,有很多是因為文化課分數低,想走捷徑上好大學,所以才選擇藝考這條路。但現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層次也逐漸達到了一定高度,家長們更愿意依孩子的喜好來給孩子選大學,選專業,也就是現在的藝考生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真的喜好才走上藝考這條路的,那么這個趨勢的轉變,會讓藝考生的條件越來越好,素質越來越高,學校所考量的也會越來越專業,所以其實藝考本身并不神秘,只要孩子的自身素質好,還是很容易走近、進這個門檻的。
記者:說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其實很多家長已經開始有這樣的意識,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興趣,會幫孩子找老師培養,陪孩子上各種補習班,那么對于這種現象是不是真的可取,孩子和家長又該注意些什么呢?
張老師:是的,現在報考藝術類的考生,一般都是有經過正規相關科目培訓的,隨著各大高校招生條件的提高,這是一個必然趨勢,但是選擇什么樣的老師?什么樣的課程計劃?怎樣學?這個非常關鍵。就聲樂這個專業來講,專業老師非常重要,因為方法對了能成就一個孩子,方法錯了也能毀了一個孩子。
記者:提到方法這一塊,我就想打斷您一下,因為之前有報道過類似的新聞,某地方老師專業素質根本不具備,卻每年都會“培養”眾多考生,很多孩子學完之后,去醫院檢查,嗓子都壞掉了,聽到這樣的新聞我們會非常的遺憾,為孩子惋惜,但家長真的無法判斷老師到底具不具備相應的素質?
張老師:你說的這種現象的確存在,家長也真的是很難分辨老師水平的好與壞,學生雖然有判斷力知道和什么樣的老師學舒服,但并沒有主觀清晰的認知,但就專業這個角度來講,北京的教學方法在全國來說還是最為權威和專業的、非常科學,你像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這樣的專業音樂學府,每年不但要為祖國培養這方面的學生,還肩負著為祖國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老師的重任,所以,我更建議孩子們能夠多和專業水平優秀的老師來學,也是對自己未來的一個負責。
記者:剛說到要來北京學習,這是一個挺大的決定,不管是對于孩子來講還是家長來說,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制約,所以不免會加個問號,真的需要嗎?
張老師:我相信這個問題是所有家長的心聲,首先,前面已經強調了方法科學的重要性,但也不是在地方學就不行。在北京呢,會更能進入一個相對綜合、全面的學習規劃中,學生的專業提高空間會非常大,會充分提高外地考生報考北京院校的優勢。
記者:聽起來確實有這個必要,那什么時候來京學才更合適呢?
張老師:我們都知道進入系統全面的學習肯定是越早越好,但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有這樣的條件。所以會有很多考生和家長選擇考前半年左右,也就是每年的六七月份來京,找老師學。其實不是不可以,只是我們分析哪樣的效果更好,根據國韻幾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其實選擇三月份是最科學的,因為很多學生來了之后都是要改一些毛病的,然后才能進入到科學系統的學習之中,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然后要鞏固,你才會有提升,六月份來就會比較倉促,而且那時候老師手里都會學生很多了,就很難再有時間幫助你系統全面的學習。
記者:但三月份來北京,就會落下文化課,這是很多學生難以抉擇的問題。
張老師:是的,所以像國韻,是文化課和專業課齊步走的,避免考生“專業課過、文化課不過”的尷尬。我們的教學完全是為藝考生量身定制的。
記者:呵呵,那真的是為學生考慮的非常周全,感謝您今天抽空接受我們的采訪,祝國韻越辦越好!
張老師:我們也真心的希望能夠幫助到越來越多的考生,幫他們實現音樂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