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月8日電 (網絡媒體走轉改(北京平谷)報道組)“我們的中國樂谷是世界城市下的樂谷,是國家文化中心下的樂谷,是先進文化之都下的樂谷。”對于平谷著力打造的中國樂谷,北京市平谷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韋小玉如是論述。
起點、標準雙高 中國樂谷落戶平谷
中國樂谷的創建是北京、全國乃至全世界音樂文化產業領域的大膽探索,最早提出于2010年。對此,兼任中國樂谷管委會主任的韋小玉表示“2010年平谷提出建設中國樂谷的大思路,2011年進行了大規劃,現在進入第三年,進入實施和建設項目落地的大落實階段。”
平谷有肥沃的文化土壤。1988年,平谷區東高村鎮開始生產小提琴,到2008年時年產量已達到30萬把。2009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樂器協會授予東高村鎮“中國提琴產業基地”稱號。
韋小玉認為,中國樂谷提出的基礎,既有平谷小提琴廠創辦、興旺的音樂基礎的因素,也有平谷悠久歷史文化的因素。在戰略轉型時期,平谷打造中國樂谷,也是戰略選擇的結果。“我們在一些方面雖然暫時落后,但是這也讓我們有‘后發優勢’,我們可以在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基礎上,高標準建設,高起點起步,視野更開闊,這樣才能領先于別人。”
目前,北京樂谷已經有了比較高的起點,2011年5月9日,中國樂谷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認定為國家級音樂產業基地。
此外,這里還是北京市委宣傳部文化產業聚集區。北京的“十二五規劃”,也正式列入了北京樂谷的建設。此外,中國樂谷也正在申請國家文化產業園區。
據介紹,中國樂谷將以東高村鎮為核心,初步規劃占地10平方公里,計劃投資150億元,2020年全面建成時,將形成樂器產銷基地、音樂創作園區、無線音樂基地、主題文化娛樂區和服務配套區等功能區。吸納從業人員5萬人,年產值300億至500億元,填補中國音樂產業沒有集聚區的空白。
兩大板塊、六大中心、四大鏈條
韋小玉介紹說,中國樂谷的兩大板塊為文化與旅游,中國樂谷分為“YUE”谷(產業集聚區)和“LE”谷(文化休閑區)兩個區域。向著兩個方向努力實現樂谷的建設。通過一業帶百業,音樂匯百藝,把平谷的旅游與文化資源優勢變為產業的優勢。
中國樂谷的六大中心為:樂器制造中心,音樂素養培訓與教育中心,版權保護和交易中心,演藝事業中心,音樂創作中心以及音樂項目合作的中心。除了一些項目正在著手研究推進,其他一些已有雛形。
根據規劃,平谷將繼續推進樂器制造業的發展,并籌劃舉辦系列演出。在音樂創作方面,平谷通過音樂家小鎮等項目建設,吸引音樂人來平谷創作,并把平谷的中國樂谷打造成一個全鏈條的,綜合性的產業。
中國樂谷的四大鏈條為演出,制造,交易與培訓。平谷在演出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桃花音樂節與國際音樂季等演出,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與影響力。小提琴制作上,世界上每三把小提琴就有一把產自平谷,堪稱是世界小提琴生產之都。交易方面還在研究,但在培訓方面,小香玉藝術學校等落戶平谷,今后平谷還將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的音樂大師來平谷教育、創作等。
韋小玉表示,今年中國樂谷將有三項重點工作:一打好基礎,一些優惠的政策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并建立文化產業基金。二是推進4個主要工程的建設,包括露天劇場,展示中心,露天草地音樂廣場和樂谷大門。目前樂谷大門正在征集方案,將成為一個地標性的建筑。
“平谷是文化立區,內容為重中之重,”韋小玉說,“通過頂端設計,學習別人好的經驗,借鑒一些好的成果,我們才能引領文化的發展。”
打造“永不落幕的音樂節”
桃花花開花落,平谷好戲連臺。國際桃花音樂節剛剛落幕,2012中國樂谷•國際流行音樂季又將于5月18日至20日舉行,今年將主打英倫風。根據組委會公布的藝人名單,今年會有八組海外藝人,八組國內藝人,數名當紅DJ及爵士演奏家將共同挑起樂谷音樂季大梁,在5月18日至5月20日三天帶來多場精彩演出。
韋小玉表示,今年的“音樂季”正朝著“音樂節”的方向發展。相對于去年的第一次舉辦,本屆國際流行音樂季演出陣容更加強大,舞臺增多,互動內容也都有所增加,此外還增加了房車露營,等,讓觀眾既能觀賞演出,又能很好休息。歌迷可以觀看演出,也可以觀賞平谷大自然的美好風光,把旅游休閑和文化聯絡起來。
本屆國際流行音樂季,定位為國際視角、中國品牌、北京特色,將著力打造一個歡樂、安全的音樂盛會,使之成為樂迷的節日。相對于其他音樂節、音樂季,平谷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旅游與音樂完美結合,形成特有的風格。平谷今年將通過改善硬件措施,進行安全管理。通過證件管理等,活動的安保工作更加科學合理。
對于長遠目標,韋小玉提出要打造“永不落幕的音樂節”。她指出,一月為平谷春晚;二月有6000多人參加的秧歌大拜年;四月份有桃花國際音樂節;如果時機成熟,國際音樂季將升格為國際音樂節,而桃花國際音樂節則將被打造成民族的音樂節;8月份有青少年夏令營的音樂季。“音樂活動將貫穿全年,”韋小玉說,“我們將爭取月月都能有大的音樂活動。目前已經在朝這個方向努力。”